405左爾 [提洛]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左爾 [提洛](Tyrus, Zor [Tyre])

城名,意謂「盤石」,原是腓尼基在一座多岩石的島嶼上建築的城市(見 則 26:4)。這座小島早已由於海床沙石的淤積,而與陸地相連。它位於地中海的東岸,在漆冬之南約四十公里處,曾為腓尼基人最優良的港口。

它建城的日期我們雖然不能確知,但可推斷一定在公元前十四世紀以前,因為它的名字已見於阿瑪爾納的信件,以及其他一些埃及、亞述和烏加黎特的文件上。因其所處之地勢甚為險要,是以在歷史上雖然受過不少列強的攻擊和圍困,但只有在公元前五七二年,始能被巴比倫王拿步高所攻陷。但這次的失陷卻也的確使敵人付出了相當的代價,蓋只就圍困的時間來說,就消耗了十三年的光陰,之後才被攻克。自此它先後受著巴比倫、波斯及希臘帝國的統治,至羅馬帝國時代才又恢復了它的獨立。但是它過去輝煌的時代,卻是已成了明日黃花,一去不復返了。目前的提洛,只是一座人口六千左右的小鎮。

提洛與《聖經》的關係是堪稱為密切而複雜的, 蘇 19:29 已提到「左爾堅城」(按:即提洛),是距阿協爾支派邊界不遠的一座城市,在達味及撒羅滿擴張以色列版圖的時代,其勢力的影響範圍,曾經抵達此地( 撒下 24:7);並且建立了友好的往來關係,基於此同等互惠的友好關係,提洛的國王希蘭先後向達味及撒羅滿提供了修建王宮及聖殿的器材和技術人員,而其本人所獲得的酬報,則是巴力斯坦北部加里肋亞地區的二十座城市( 列上 5 章;7:13-45; 5:11-14, 26-28; 編上 22:4; 編下 2:3-18)。以民分為南北朝之後,北國以色列與提洛的關係更是有增無減。阿哈布王娶提洛王厄特巴耳的女兒依則貝耳為妻(按:此時之厄特巴耳亦是漆冬的國王),而使國王與臣民走向敬禮邪神的歧途,格外是對提洛的阿舍辣女神更是崇拜有加( 列上 16:31-33),因此,招致先知們向提洛的詛咒與恫嚇( 依 23:1-7; 耶 25:22; 27:3-6; 47:4; 則 26:2-29:18; 岳 3:4-8; 亞 1:9, 10; 匝 9:2-4 等)。提洛人是航海經商的能手,以販賣紫紅布、香柏木、油及酒為主。整個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幾乎都有過他們的足跡,更在西班牙建立了商業的根據地,這是《聖經》上多次提到的,一直到瑪加伯時代亦然(見 厄上 3:7; 厄下 13:16; 加上 15:19; 加下 4:8)。

《新約》時代的提洛仍具有其相當的價值( 瑪 11:21, 22; 路 10:13, 14; 宗 12:20)。耶穌曾避居此地,向本地人傳道,且有不少的提洛人信奉了耶穌( 瑪 15:21; 谷 3:8; 7:24, 31; 路 6:17),是以無怪乎保祿傳教時,曾經在此地逗留七天之久,各處拜訪業已歸主的門徒( 宗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