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比拉多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比拉多(Pilate, Pilatus)

此人姓般雀,名比拉多,意大利人。其名之意,有人謂「禿頭者」,或亦有謂「標鎗」之意,基於後者之意,可能他是騎士家族出身,蓋標鎗是騎士不可或缺的武器。又由其姓「般雀」來推測,應是意國撒木尼雍地方人,即現今中東部阿布魯齊省。他是接格辣托為猶太總督的第三人。由《聖經》及史家若瑟夫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剛愎自用,喜怒無常,手段陰險,以及無固定信念的人。對猶太人更具有卑視的心理,是以在他自公元二六年至三六年的執政期間,曾與猶太人先後發生了不少的衝突,及非常不愉快的事件。

他自己雖常駐守凱撒勒雅,但在耶京卻也有他的宮殿,並駐有羅馬士兵保守。他竟冒然從事,不顧猶太人宗教熱誠的反感,夜間命士兵將羅馬皇帝的標幟置於耶京城內。第二天民心大亂,格外法利塞黨人更是憤怒填胸,派代表團去凱撒勒雅請願,比拉多見來勢洶湧,只有知難而退,將標幟除去。

由於耶京食水發生問題,聖殿中又不能無水,比拉多竟動用了聖殿寶庫中的部份金錢,修建水渠。將白冷東南的大量存水引入聖京。其用意雖善,但是擅自動用聖殿寶庫,卻是至大的褻聖罪惡。於是又激起了猶太人的強烈反抗,大舉遊行示威,結果猶太人這次遭受了羅馬士兵的殘苦鎮壓,才平息了暴動。比拉多的另一次暴行是將一批加里肋亞人在聖殿中殺害的事,但關於這件事《聖經》上的記載,略而不詳( 路 13:1)。

其後就是對耶穌案件的審訊,並在法利塞人及經師群眾的壓迫下,而失卻勇氣,冒然將耶穌置於最慘苦的死刑(見「1298耶穌苦難史」)。

比拉多再次激起猶太人民公憤的事蹟是,前時他將羅馬皇帝的標幟,公示於耶京而失敗,卻心有不甘,於是再次以更大更顯眼的金質旗幟,懸掛於耶京黑落德的宮殿中。猶太人再次造反,結果無效,乃上告羅馬,皇帝為尊重民意,命令比拉多將旗幟送回凱撒勒雅的奧古斯都的大殿中。

這個惟恐天下不亂的比拉多,最後一次激起居民公憤的事件,是當一位假先知聲稱要在革黎斤山頂挖掘梅瑟時代的聖器皿出土時,聚集了大批的撒瑪黎雅人。比拉多命令士兵將山包圍,大事屠殺手無寸鐵的群眾。這次的大屠殺,斷送了他自己的政治生涯。敘利亞的總督將他撤職查辦,命他去見羅馬皇帝陳述理由。結果被繼位的加里古拉皇帝充軍至法國而死,或謂賜其自盡而終。

考古學者,不久之前,掘出了一件很重要的碑文。在這一歷史文件上,以拉丁文書寫比拉多在凱撒勒雅為提庇留皇帝建造廟宇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