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敘利亞文譯本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li { list-style-type: upper-alpha; margin-left: 30 }敘利亞文譯本(Syriac Versions, Versiones Syriacae)

除了《七十賢士譯本》以外,敘利亞文的《舊約》譯本,是最古老的譯本;至於敘利亞文的《新約》譯本,則是《新約》譯本中最古老者。這些譯本在《聖經》學及神學方面都有它們的價值,因為以《舊約》譯本而言,它們反映當時信友們的日常生活,及透露當時政治的動盪和教會的異端;以《新約》譯本而言,它們是最古的譯本,且譯成一種與耶穌當時的語言(阿剌美語)最接近的文字,即敘利亞文(Syriac)。所謂敘利亞文,是公元一世紀時,古阿剌美語地區(大約包括今日的以色列、約但、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東部和伊拉克)的多種阿剌美方言(Aramaic)之一,分為東敘利亞文及西敘利亞文兩種。阿剌伯民族入侵以後,阿剌伯文(Arabic)成了該區的語言,而敘利亞文只成為一些東方教會的禮儀語言(The Liturgical Language)而已。至於敘利亞教會的起源和歷史,可惜典籍不多。按這些典籍,我們得悉遠在第二世紀, Edessa 及 Adiabene 是敘利亞教會的兩個很興盛的中心,後來由這兩個中心逐漸發展,東至羅馬帝國的邊界(幼發拉的或底格里斯河),西至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現在我們將敘利亞文的新《舊約》譯本,開列於後。

(甲)《舊約》譯本

敘利亞文的《舊約》譯本,有下列幾種(請先參閱「0006《七十賢士譯本》」條之「丙」、「丁」、「戊」):
  • 《培熹托譯本》(The Peshitto 或 The Peshitta):這譯本譯於公元一至二世紀的多個不同年代,是敘利亞教會在未被第五世紀的聶斯託利異端(Nestorianism)和一性論異端(Monophysism)分裂以前的偉大文獻,載有《舊約》的四十六卷經書,其中三十九卷首正經(The Proto-canonical Books)及一卷次正經,即德,譯自希伯來原文,其他六本次正經(The Deutero-canonicalBooks)則譯自《七十賢士譯本》(參閱「2087聖經書目」條);但有些部份卻又好像譯自(或至少曾參考)譯釋本(參閱「2031塔爾古木」條)。譯者有說是猶太教徒,有說是猶太基督徒;很可能最早由猶太教徒翻譯了一部份,後來再由猶太基督徒為敘利亞語的信友翻譯其他部份。至於譯文,十分忠肯準確,但卻不刻版,措詞清晰優雅;日後(大約第四世紀)曾按照《七十賢士譯本》的修訂本加以修訂,因此,有時譯文與《希臘譯本》同,卻異於現存的《瑪索辣本》,但這差異也可能因為譯者所用的希伯來文本與《七十賢士譯本》所用者同。不論如何,這譯本為《舊約》的鑑經工作(參閱「2094聖經批判學」條)極有幫助。這譯本稱為 Peshitto(一性論者的敘利亞語)或 Peshitta (聶斯託利派的敘利亞語),解說「簡單」或「易於明白」之意,因此中文最好稱它為「簡明本」。荷蘭的 Leiden 大學從一九五三年開始準備出版《舊約》簡明本》(The Peshitto of the O.T.)的《鑑定本》(Critical edition),至今只完成了局部的計劃。
  • 敘利亞文《非羅色諾譯本》(The Syro-Philoxenian Version):這譯本於五○八年,由路齊雅修譯本譯成,譯有全部《舊約》由 Philoxenus 得名,他是 Mabbug 的主教,是一性論者(Monophy-site=Jacobite),即主張在耶穌身上,天主性與人性化合成一「人而天主性」(The theandric nature)。他委令他的助理主教 Policarp 負責翻譯,但好像只翻譯了(抑或只存留下?)《聖詠》。
  • 敘利亞文《巴力斯坦譯本》(The Syro-Palestinian Version):是第七世紀親皇派(Melkites)的譯品——按:敘利亞教會於第五世紀,按照當時的政治或神學趨勢,分為四大派別:即聶斯託利派(Nestorians)、一性論派(Monophysites)、親皇派(Melkites)和瑪龍派(Maronites):最後的兩派是正統教會,其他兩派則是異端派——譯自六欄本的修訂本,由講西敘利亞語的基督徒譯成,譯文忠肯而簡陋。屢雜有加色丁(Chaldaic)和阿剌伯的語風,譯有全部《舊約》,但今已失傳,可是譯文仍可見諸東方教會的禮儀《聖經》讀本(Lectionaries)內。
  • 敘利亞文《六欄本》(The Syro-Hexapla):是Edessa附近的Tella城的主教保祿(Paulof Tella)——他是一性論者——受安提約基雅宗主教亞大納削(Patriarch Athanasius)的委托,於六一五~六一七年間在亞歷山大里亞城譯就的,譯自《六欄本》的修訂本,譯文刻版,逐字譯出,有時連句中的字數和排列的次序,也設法在譯文中加以保留,因此譯文頗粗陋,故問世後不久即被廢用,然而由於譯文逐字忠肯,且細心抄錄《六欄本》的鑑別記號(Diacritical signs)及該巨著中其他譯文的差異,因此,極有助於鑑定《六欄本》,尤其是鑑定《六欄本》的修訂本。這譯本有它的另一修訂本,出自 Jacob of Edessa(七○五年)的手。
  • (乙)《新約》譯本

    敘利亞文的《新約》譯本,有下列數種:

  • 《福音》合編》(The Diatessaron):這是《福音》的第一本譯本,也是第一本《四《福音》合編本》,故名《福音》合編》(Evangelion da-Mehallette),譯於一七二年,譯者是異端派者 Tatianus(120-180)請參閱「《福音》合編」條。
  • 敘利亞文《顧勒登譯本》(The Syro-Curetonean Version):大約是第三第四世紀的譯本,載有八十頁禮儀《福音》讀本,與敘利亞文《西乃譯本》(後詳)及《福音》合編》(見上)很相類似,一八五八年由 W. Cureton 出版,故名。
  • 敘利亞文《西乃譯本》(The Syro-Sinaitic Version):大約是第三世紀的譯本,一八九二年被兩位英國女士 Mrs. Smith Lewis 及 Mrs. Dunlop Gibson在西乃山的聖加大利納隱修院(St.Catherine's Monastery)發現,故名。是一本重抄本(Palimpsest)——所謂「重抄本」,是指在那些曾寫過文字而又除掉了字蹟的羊皮上再寫成的抄本——載有《福音》四分之三。(二)和(三)的這兩本譯本又稱為《分編《福音》(Evangelion da-Mepharreshe),以別於並更正上述的《福音》合編。
  • 《新約》簡明本》(The Peshitto of the N.T.):這譯本在第五世紀已通用,但譯者及問世年代,至今仍未詳悉。以往學者多認為這是 Edessa 城的主教 Rabbula(411—435)的譯品,但今日也有學者加以否認。這譯本譯有全部《新約》,只缺了五本次正經,即《伯後》、《若二》、《若三》、《猶》、《默》以及《若》7:53-8:11; 若一 5:7。按照當時的四大派別(見上),這譯本有四種版本。
  • 敘利亞文《非羅色諾譯本》(The Syro-Philoxenian Version):是《新約》簡明本的修訂本,載有全《新約》的二十七卷經書(參閱(甲)《舊約》譯本之「二」)。
  • 敘利亞文《哈爾克譯本》(The Syro-Harclean Version):是 Thomas of Harkel(=Heraclea)於六一四~六一八年間的譯品,故名。它是上面(五)所說的《非羅色諾(《新約》)譯本》的修訂本,修訂工作曾借鏡其他多種《新約》的希臘文抄本,這些抄本都備有鑑經的記號。這譯本的譯文刻版,照字譯出。
  • 敘利亞文《巴力斯坦譯本》(The Syro-Palestinian Veasion):是第七世紀的譯本,譯有全部《新約》,但今日存有禮儀誦讀內的《福音》片段。譯文多雜於多種不同的譯本(參閱(甲)「《舊約》譯文」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