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阿苛、仆托肋買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阿苛、仆托肋買(Acco-Ptolemais)

阿苛為上古城池之一,為客納罕人所建築,在埃及和亞述古紀念物中已有此名記載(見 ANET)。該城位於加爾 默 耳以北十二公里,提洛以南四十一公里處。阿苛一名,按革色紐(Gesenius : Thesaurus)所述,意謂「被日燒烤的沙石」。按( 蘇 19:30),該城屬於阿協爾支派,但據(民1:31),以色列並未佔領過,以色列可能從來未曾佔領此地。此後,《舊約》各部經書,除( 米 1:10)外( 米 1:10 指的,為現代的大多數學者認為即為阿苛,思高譯本作巴苛,乃手民之誤),直至 《瑪加伯上、下》,從未提及該城;然而我們可由《聖經》以外的其他文獻,使我們認識它的大概歷史。公元前約一三二○年,阿苛被埃及法郎,即色提第一所征服;在七○一年被亞述王散乃黑黎布佔據;六四○年,被亞述巴尼帕耳所討伐;在波斯帝國時代,阿苛轉為一個商業中心和波斯海軍基地。在提洛陷落之後,阿苛的地位和富源益形提高。可惜不久,即約在公元前三一二年,被仆托肋米一世毀滅了。

仆托肋米二世登極後,又將它重行修建,且以自己的名,命名為仆托肋買。當色婁苛朝代於二一九年佔據巴力斯坦後,阿苛又再被改名,而和其他附近的地區一度被叫做安提約基乃。龐培(公元前六三年)設立敘利亞為羅馬省時,阿苛也一併歸屬該省。四七年,喀勞狄的老兵駐守仆托肋買時,此城遂又被羅馬政府改名叫「仆托肋買喀勞狄的殖民地」(Colonia Claudia Ptolemais)。瑪加伯時代,阿苛——仆托肋買的歷史多次記載在《加上、下》(見 加上 5:15, 22, 55; 10:1, 39, 55, 60; 11:22, 24; 12:45-48; 13:12; 加下 13:24, 25)。聖保祿第三次 出 外傳教的行程中,也曾路過阿苛( 宗 21:7)。十字軍以阿苛為他們的重要碼頭,並略改其地名稱叫做阿客黎 Acri 。十字軍雖在一二九一年失敗,離開了阿苛,但朝聖的信友自十四世紀開始,因見聖若望大堂仍聳立在該城,便稱阿苛為聖若望阿客黎 St. Ioannes de Acri ,而原來的古名阿苛,卻仍被阿剌伯人和以色列子民沿用迄今。

見1937腓尼基、0588色婁苛一世、拉哥王朝、色婁苛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