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 陰曆 | 陽曆 | |
充軍前 | 充軍後 | ||
一 | 阿彼布月 | 尼散月 | 三月四月間 |
二 | 齊夫月 | 依雅爾月 | 四月五月間 |
三 | 息汪月 | 五月六月間 | |
四 | 塔慕次月 | 六月七月間 | |
五 | 阿布月 | 七月八月間 | |
六 | 厄路耳月 | 八月九月間 | |
七 | 厄塔寧月 | 提市黎月 | 九月十月間 |
八 | 步耳月 | 瑪赫舍汪月 | 十月十一月間 |
九 | 基色婁月 | 十一月十二月間 | |
十 | 太貝特月 | 十二月一月間 | |
十一 | 舍巴特月 | 一月二月間 | |
十二 | 阿達爾月 | 二月三月間 | |
閏 | 閏阿達爾月 |
他們為得到一個差不多的正確日數,而規定每月有三十天或二十九天不等;三十天者稱之謂「滿月」,二十九天者為「缺月」。但《聖經》上卻向來沒有提及月份之計算法。只有《聖經》之外的0546米市納,告訴我們以民每月之開始,是依據觀察「新月」何時出現為定。規定「新月」(即初一)開始的大權,操在公會議議員的手中,當他們下了定案之後,立刻派人赴巴力斯坦各處,報告新的一個月份開始,同時在各個高山頭上(橄欖山即其一),點燃火堆,報告消息,這天算是喜日,有設宴請客的習慣。
在充軍之前,以民亦猶如中國人,只是以數字來稱呼不同的月份(一月、二月、三月等),間中也有幾個客納罕的月名,「厄塔寧月」、「步耳月」;但在充軍之後,以民採取了巴比倫的月名。
見0510年、1638國曆新年、0501安息年、1821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