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斯德望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斯德望(Stephen, Stephanus)

斯德望是初興教會的榮冠,實堪配他自己的名字,因為希臘文 Stephanos 解說花冠。

斯德望是個猶僑,或稱希臘化的猶太人,即那些出生在巴力斯坦以外,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公元三四至三五年間,他與其他六位猶僑領受了覆手禮,被選為執事(宗 6:5-9);他們的職務是照顧信仰基督的猶僑的寡婦(宗 6:1參閱 4:32-35),並向猶僑宣講基督的《福音》(宗 6:9)。

斯德望是個有好聲望(宗 6:2),充滿聖神(宗 7:55)、智慧(宗 6:9-10)、信德(宗 6:5)、恩寵與德能的人(宗 6:8)。他被選後約一年(公元三六年秋),便因當時的教難而被捕(宗 11:19),解至公議會,並被控說了褻瀆梅瑟、天主、聖地和法律的話(宗 6:11-14)。在受審之下,斯德望講了他那馳名的,也是《宗》所記載的二十七篇演講中最長的演講(宗 7:1-53):他作了伯多祿(宗 10)和保祿(宗 9:15; 22:21; 26:17-18)的先鋒,率先明白了天主不只是以民的天主,且也是外邦人的天主,因此,他引用了《七十賢士譯本》的《聖經》(宗 7:14),指出天主遠在聖祖和梅瑟時代,在巴力斯坦以外(美索不達米亞、埃及、西乃曠野)也賜給了人啟示與救恩,同時指出達味雖身在耶路撒冷,卻未能如願以償的給天主建築聖殿,而撒羅滿所建的聖殿,卻不足容納那不住在人手所建造的殿宇中的天主,藉此他願意否定法律、聖殿、祭禮和許地的絕對性;最後,斯德望指責迫害他的猶太人,接受了法律而不遵守法律,殺害了那義人——耶穌。他這篇演講,可說是當時歸依天主教的猶僑的宣講精華。

在這無可反駁的演辭下(宗 6:10),猶太人怒從心起,拖他到城外,用石頭砸死他(參閱  肋24:14)。他們在羅馬帝國統治下,原無處死權(若 18:31),但適逢當年羅馬駐猶太總督比拉多(Pontius Pilatus : 26-36)被革職,而新總督瑪爾切羅(Marcellus : 36-?)仍未到任,因此他們便乘勢為所欲為(宗 7:54-60)。斯德望斷氣時,完全師法了耶穌,求主寬赦殺害他的仇人(宗 7:60; 參閱  路 23:34),將自己的靈魂交付給耶穌(宗 7:59; 參閱  路 23:46)。門徒們埋葬了他,哭了他一場(宗 8:2)。

對他的死亡,保祿(掃祿)也投了他贊同的一票(宗 26:10; 8:1),且還在旁看守兇手們的衣服(宗 22:20)。但是,不久以後,在同一年裡(三六年),保祿卻成了斯德望的精神贓物,日後有效地繼承了斯德望向外邦人傳教的使命(宗 9-28)。誰曉得,斯德望的演辭,他大方的殉教和他安祥的死亡,沒有給保祿的神學和傳教精神一個深刻的影響?

至於斯德望在城外殉教的地點,按照初世紀的傳說,是在耶路撒冷聖城以北不遠,在那裡厄烏多息雅(Eudoxia)皇后於公元四三○~四四○年間,興建了一所大殿,即今日道明會《聖經》學院,亦即耶路撒冷《聖經》學院(L'Ecole Biblique de Jerusalem)的地段,離大馬士革門(Damascus Gate)不遠。中世紀時,另一傳說則認為斯德望致命的地點是在聖城以東,離今日的聖斯德望門(St. Stephen's Gate)不遠,在那裡今日有一座聖斯德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