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提革拉特丕肋色爾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提革拉特丕肋色爾(Tiglath-pileser, Theglathphalasar)
人名,意謂「我的依賴在於厄沙辣的兒子」。這裡所談論的,就是亞述帝國大名赫赫的提革拉特丕肋色爾第三世國王(公元前七四五~七二七年),他不但是位英武善戰的軍官,更是一位精明能幹的政治家,在他稱王後不久即征服巴比倫,並以巴比倫城神貝耳之名,自稱為普耳王。可惜關於這位重要君王的文史記載,有不少漏洞及殘缺不全的地方,是以不得觀其生平之全貌,頗為遺憾。
他繼位之後,首先將他的國土分而治之,分為四個行省,省長直屬中央,負責捐稅,維持中央政府的費用。征服巴比倫之後的下一目標,就是敘利亞及巴力斯坦,他這個計劃的目的,不外是想借此打開地中海的航線,以遠征小亞細亞其他諸國及南方的埃及,並獲得這一區內的豐富木材及礦產;為達到上述目的,他一反前代君王之作風,每征服一地,即將之劃入帝國版圖,成為帝國的行省,並不以僅使其成為進貢納稅的屬國為足,為能徹底的作到這一步,他更開創了遷徙民族,使其移地而居,是為充軍的先聲。其手段之高明、堅決、倨傲、殘酷,可見一斑。
於是自公元前七四三年開始正式出兵外侵,三年之久將他的前線總指揮部設於敘利亞北部阿爾帕得(Arpad)地方,就近指揮作戰,果然所向無敵,戰果輝煌,擴充了不少的帝國領土,建為行省。稍事整頓軍備之後,更於七三八年捲土重來,消滅哈瑪特王國之後,揮軍前進,勢如破竹,毫無堪敵的對手。結果十八個小亞細亞的弱小國家,包括敘利亞及腓尼基在內,紛紛投降,稱臣納貢。在這次戰敗的國王中,就有北國撒瑪黎雅城的國王默納恒,在他交出一千「塔冷通」的銀子之後,敵人才終於撤兵離境(列下 15:19-20)。
他西進的目的既已達到,於是開始轉兵東向,後更揮兵將侵略的箭頭指向京都的北部地區,可是也就正在這時,北國以色列與大馬士革聯盟,發動了入侵猶大的戰爭。猶大王阿哈次不顧依撒意亞先知的警告,逕自向亞述王提氏發出求救的信號,並許以大量的金銀作酬,於是提革拉特丕肋色爾王,於公元前七三四年回頭擊敗北國,佔領了北國許多城市,將不少的人民充軍遠方的亞述,立曷舍亞為藩王(列下 15:29-30; 16:7-6; 編上 5:26),並佔領大馬士革,將其國王勒斤(Resin)殺害,迫使其人民遠徙。將一切所佔領的地區劃成三個行省,版圖之大為亞述歷史上所僅有。在位共十八年,於七二七年十月與世長辭。
見0775亞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