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客納罕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客納罕(Canaan, Chanaan)

地名,大概說來是處於敘利亞及埃及中間的一帶地區,遠在公元前兩千年以前的埃及文件,及其他楔形文件上已被提及,但它的來源及意義,卻不甚詳確。最新的說法是跟據奴祖文件,意謂「紫紅色的羊毛」,這是客納罕的主要出產,因物產而得名。在《聖經》上幾時提到這一名詞,常是指客納罕地而言,除非另加屬詞,如客納罕的女子(創 28:1, 6, 8; 36:2),客納罕的居民(出 15:15),客納罕的國王(民 4:1, 23),客納罕的戰爭(民 3:1; 詠 135:11),客納罕的民族(索 1:11),客納罕的邪神(詠 106:38),客納罕的語言(依 19:18),客納罕的要塞(依 23:11)等。

一、客納罕的邊界:

這個名字不是恆常不變的指一地而言:
  1. 最初它是腓尼基地區的代名詞(即出產紫紅羊毛的地方),故此是沿海一帶的區域,但在其他古文件上,有時則包括了更多更廣的區域。
  2. 在《聖經》上它是天主許給以民的福地(創 17:8; 出 6:8),亦就是約但河之西部地方(戶 33; 蘇 22:9, 11; 14:1-3),河東地區並非是福地的真正部份(蘇 22:32)。如此它的西方有地中海為界,東方有約但河,但南方及北方的邊界向來不太清楚(戶 34:2-12; 蘇 13:2-5),而這一地帶就是《聖經》上所謂之「流奶流蜜」的地方(出 3:8; 33:3; 則 20:6)。但在《聖經》上客納罕,卻曾指腓尼基(依 23:11),指巴比倫(則 16:29; 17:4)而言,不過在這數處,它的主要用意是指「經商之地」,並非是真正的地理名詞。

二、客納罕的歷史:

客納罕即在埃及,小亞細亞及美索不達米亞的中間,而成為歷史上各強權的溝通橋樑,亦是爭奪克服的對象,因此,它在政治、軍事、文化及經濟上,不時受著他人的影響及操縱;《聖經》也明明為此作證,格外是在以民的君政時代(列上 14:25; 列下 15:19; 16:7-18; 17:3; 18:13-19, 37; 23:29, 34)。最近幾十年來,因聖地考古學大放光明異彩,使我們清楚地知道,這種情形,不祇見於以民的歷史上,而在以民之前的客納罕,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宗教上,亦無不在受著其他強國的深刻影響。並且考古學告訴我們,客納罕遠在有歷史以前的古石器時代(公元前一萬年之前),已有人跡的存在,這格外見於死海的北邊,加里肋亞及加爾默耳之南的沿地中海地帶。這一地區不但文化複雜,而且人種也特別繁多,不知有過多少的種族曾侵入客納罕,在那裡滋生、繁殖、滅亡。對這一點,《聖經》上亦有明顯的證據。以民進入聖地時,客納罕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文化、人種,由多個不同的民族混雜而居(蘇 11:3; 12:8),組成無數的小型王國(蘇 12:9-24)。但是在這些眾多的民族中,《聖經》上多提客納罕人,可能是因為這一地區的總名稱是客納罕的原故。

客納罕不祇是被動地受他人的左右,而它對人類亦曾有莫大的貢獻,比如世界文化所有的字母,即發源於此。

三、客納罕人的來源:

以民佔居聖地之後,將自己與其他居於聖地諸民族的關係清楚地劃分,從未將自己視為客納罕人,相反地,稱其他一切居於聖地的非以色列民族為客納罕人(創 10:15-19; 12:6)或阿摩黎人(創 15:16; 亞2:9)。在《出》3:8; 23:23;《蘇》9:1;《民》3:5提到與客納罕人同居的另外五個民族:赫特人,阿摩黎人,培黎齊人,希威人,耶步斯人,但這並不是說這些民族所居之地僅限於客納罕。大致說來,客納罕人在歷史上是指那批於公元前兩千年左右,移居於聖地的屬閃族的人民。他們居於巴力斯坦的平原、沿海及高原地帶,而是銅器初期時代輝煌文化的創造者。但在《創》10:6卻並未將客納罕人列入閃族之中,相反地,卻說「含是客納罕的父親」(創 9:18)。為解釋這一點,我們要知道《聖經》上「民族名單」(創 10)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教導我們各個民族的血統來源及關係。《創》9:18的說法,大概祇是基於客納罕與埃及彼此間的關係(埃及亦被列為含族),實際上,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客納罕完全是埃及的附庸。

四、客納罕的宗教及所敬禮的神祇:

巴耳、阿市托勒特等(民 2:11; 3:7)都是屬於腓尼基萬神廟中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