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辭典
聖經辭典
米該亞書(Book of Micah, Liber Michaeae) 本書短短七章,內容多以神諭為主,在題名之後(1:1)緊接著便開始本書的
第一部份:宣告上主將要來審判及懲罰耶京(1:2-4),猶如上主懲罰了撒瑪黎雅一樣(1:5-8)。敵人的大軍要來蹂躪一切村莊及其居民。這種慘苦懲罰的原因,是猶大所犯的重大相反社會正義的罪惡(2:1-11)。第二章12, 13 兩節,例外地伸述了以民終必復興的許諾,致使許多的學者認為這兩節應屬於本書的第二部份。3:1-4 先知再述社會的弊端,這些弊端的發生,假先知(3:5-8)及民間的首長(3:9-12),應負絕大部份的責任。這一部份的最後一節(3:12)與 耶 26:17, 19,完全相同。 第二部份:先知向以民報告上主的恩許:首先聖殿山要成為高大光榮的聖山,將是普天下萬民心神所嚮往的地方(4:1-5; 見 依 2:2-4);分散的民族將要聚集返來,上主要作他們的君王(4:6-14)。以民的未來君王要自白冷出生(5:1-5),他將戰勝世間其他民族(5:6-8)。這一部份的最後結束,卻是恫嚇猶大及其他民族的言論(5:9-14)。 第三部份:先知開始針對北國以色列發表言論,斥責北國社會上發生的諸多不義的弊端,並勸勉北國要盡速回頭改過,不然撒瑪黎雅定將被消滅無疑(6:1-16),對此先知深表悲傷(7:1-6)。 第四部份:預告敵人將要失敗,而以民要復興(7:7-13)。最後先知以兩端經文作為本書的結束(7:14-17, 18-20)。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本書所以分成四個部份的原因,是因為先知以兩次恫嚇及兩次恩許來寫作,即:恫嚇(1-3)恩許(4, 5),恫嚇(6:1-7:7),恩許(7:8-20)。
作者:
今日的學者大都毫無異議地將第一部份(1-3)歸於米該亞先知,因所述之內容及環境,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完全相符合。但是有不少的人對於第二及第四兩個關於恩許的部份(4, 5 及 7:8-20),懷有相當大的保留意見,因所恩許的與充軍之後的真實處境,大相逕庭。
最大的問題卻是在第三部份(6:1-7:7),仁智之見相當紛紜,有人謂是先知本人所寫,有人則謂是出於先知同時代,同屬南國居民的另一先知的手筆,更有人提出第三種意見,即是:的確,兩個恫嚇部份(1-3章及6:1-7:1),不論是內容、語氣,甚至文筆,皆有相當大的區別,故此斷定第二個恫嚇部份(6:1-7:7)應由居於北國的另一位先知所寫。在這個恫嚇的部份中,先知直接向北國以色列宣講,完全沒有提及猶大及耶京。另一方面,它的語氣卻與曾向北國發言,並身居北國的亞毛斯及歐瑟亞先知十分相似。這一切都在證明 6:1-7:7 部份的作者,是與一向居於南國的米該亞,迥然不同的人物,不過這也僅是一種意見而已,事之真偽已很難斷定。
經文:
本書原是以高雅的詩體寫成的,可惜本書所經歷的千秋是十分可憐的,是以流傳後世的經文,頗為殘缺不全,訛誤費解之處,比比皆是。幸有一些古譯本,如《七十賢士譯本》及《拉丁通行本》等,可以作為參考,竟成了訂正《瑪索辣本》《米該亞》的有力工具。雖然如此,揣度、臆測及憑上下文而作出決定的地方,仍然不少。
神學:本書神學方面的貢獻並不大,先知視惟一真神的存在,及其宗教是理所當然的事實,故不加以引伸描述。所比較強調的,是與其本著作特別有關係的上主的固有特點,尤其是上主正義的震怒,及上主寬容大方的仁慈。與其說米該亞先知是一位神學家,毋寧說是一位偉大的倫理學家,他盡力強調及主持了社會人間的正義公道。但是在他的預言中,卻最具體地指出了默西亞要誕生的地方--生於白冷,出於達味家族(5:1-5)。
見0538米該亞、2500默西亞[默西亞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