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君主政體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君主政體(Monarchy, Monarchia)

以色列民族雖然在若蘇厄的領導之下,佔據了聖地,但是距民族的統一仍然相去甚遠,各個支派仍然劃地而居,有自己的組織,自己的傳統以及自己的家族政權。其後有民長的出現,但這祇是在一個或數個支派受到外來勢力的侵略的時候,才出現的,是有時間及地區性的,不能算是統一,更沒有政權可言。雖然在勇敢的基德紅民長打敗米德楊人勝利歸來的時候,百姓曾經企圖立他為王,但是基於以民向來的宗教傳統,認為祇有天主自己才是以民的君王,基德紅堅決拒絕了百姓的要求,「我不作你們的君王,唯有上主是你們的君王」(民 8:22-23)。這正是當時百姓宗教心理作用的寫照,基德紅的兒子阿彼默肋客雖曾躍躍欲試,想作舍根人的國王,但也終歸失敗(民 9)。

但是人類的歷史文明是在日新月異地前進著,客納罕地的諸民族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王國,諸如厄東、摩阿布、阿孟等王國,且在勵精圖治地向前發展。以民卻仍一盤散沙似的在各自為政。因此,外來的威脅日益增加,格外當時的培肋舍特人,不時的對以民加以困擾,已使以民煩惱不堪。再加上阿費克一戰,以民大敗,約櫃落入敵手,被視為宗教中心的史羅全被破壞( 撒上 4; 5),人心大惶,忐忑不安。於是百姓覺到實有建立君主政權的必要,祇是既無軍權又無政權的大司祭的領導是不夠的,於是各支派一致聯名向當時身為民長又是司祭的撒慕爾要求一位君王( 撒上 8:4-5)。

關於君主政權建立的開端,《聖經》上有兩種記載:其一是「基耳加耳文件」,或亦稱為君主文件,謂:是天主自己揀選了一位君王,為抵禦培肋舍特人的侵襲( 撒上 9-10:16; 11:1-11, 15; 13-14章);其二是「米茲帕文件」或謂反君主文件,謂:是百姓自己向撒慕爾強求國王,撒慕爾無可奈何,只得商求於上主,而通過建立君主政權( 撒上 8; 10:18-25; 12; 15);於是才出現了以民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國王--撒烏耳。

撒烏耳執政期間,並沒有任何跡象表示他的政權是父子世襲的。撒烏耳的兒子依市巴耳的短期稱王,也只是大將阿貝乃爾的陰謀所促成( 撒下 2:8-10)。自此以民暫時的統一,又於無形中消失,各支派再形各自為政,幸有達味的出現,才漸漸將這混亂的局面重新收拾整頓,終能將南北向來對峙的局勢統一。可是在他的兒子撒羅滿死後,卻發生了歷史上不可彌補的分裂狀態,直至南北國的全部滅亡為止。

在歷史上雖然以民的國王並不皆是聖善正直,中悅天主心意的人,但他們卻向來被視為天主權威的代表,這在百姓的心目中是向無異議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卻是在上主的照顧之下,默西亞論的產生,就是建築在以民的這一段君主歷史上。

見2144達味、1910猶大國、0297以色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