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希望、望德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希望、望德(Hope, Spes)

「希望」這個名詞在《聖經》上是頗為複雜的一個觀念。為易於明瞭起見,我們將它分開來說:

一、《舊約》:

在《舊約》中指示「希望」的名詞及動詞竟有十多個,由此可見這個觀念範圍的廣泛;同時它也指出「希望」在《聖經》上,不只是一個靜止的抽象觀念,而且更是以民宗教生活上的一種原動力,因為以民的宗教生活主要建於盟約,盟約的主要內容又是天主給與以民的許諾,這些許諾的完成就正是以民希望的對象,希望上主對自己的救援、保護、祝福及恩賜。由此可見,以民對天主的希望與天主的信任,是不可分開的。換句話說,就是因為以民信賴天主才可以向天主有所希望,二者幾乎是並駕齊驅的(見 詠 78:22; 91)。真正完備的希望,是對天主的希望( 詠 129; 依 39:8),因為只有天主是最慈善及最忠誠,既許必踐( 詠 103:3-18; 智 11:24, 27; 12:1-2)。

在《聖經》上,以民首先所希望的是脫離埃及,打敗敵人,佔領聖地( 創 15:7; 17:18; 出 3:7-8, 17; 6:4; 申 1:8 等)。佔領福地的希望滿全之後,他們向天主所希望的,是天主格外的保護,不受臨近敵國的侵擾,保全自己國土的完整,希望「上主日子」的來臨,使以民脫離一切的危險苦境(亞 5:18; 依 2:2-4; 米 4:1-4; 匝 8:4-5 等)。事實上,以民不斷地犯了罪,得罪了天主,受了天主的懲罰,可是也就是正在這些懲罰的時期,先知們越發激勵喚醒以民對天主的希望依賴(見 依 49:8; 55:3; 61:8; 耶 31:31-34; 32:38-39; 則 16:59-63; 36:25, 29 等)。

至於以民個人向天主的希望,首先要指出《聖經》上特別強調的是,只有生活的人才有希望(訓 9:2, 4; 哀 3:18; 約 6:11; 7:6),人死後再無任何希望了( 依 38:18; 則 37:11; 約17:15 等)。由這一點可以看出來《舊約》希望的對象,多是現世的事物,這與《新約》上的希望是迥然不同的。聖善正直的人的希望永不會落空(箴 24:14),因為是堅固及具有信賴的希望( 詠 25:2; 28:7; 31:7; 119:116等),因為天主自己是他們的希望(耶17:7; 詠 61:4; 71:5),他們的希望是無恐無懼的( 依 7:4; 12:2; 詠 46:3; 箴 28:1),受苦的善人希望天主的救助( 詠 13:6; 33:18, 22; 119:81, 123),及天主正義的彰顯( 詠 10:17-18; 12:6, 8; 9:19; 72:2, 4; 6:38 等)。交戰前的國王希望求天主賜以勝利凱旋( 詠 21)。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確定對天主的希望,在以民團體及個人的宗教以及日常的生活上,是佔有極重要成份的。他們在一切境遇中,總是向天主呼求、希望、依賴。他們對天主的信賴是如此之堅,甚至向天主希求沒有希望的事(約 14:13-17; 德 8:12-13; 12:13-14),也正是因著他們這種摯誠的希望,才漸漸開啟了他們對未來以及永生的信念,善者將獲得永生及復活( 詠 3:4; 加下 7:11, 14, 20),相反地,惡人卻毫無永生的希望(智 3:18),即使是有,也不過只是虛幻的希望(智 3:11; 5:14; 6:29; 加下 7:34)。

二、《新約》:

在《新約》中,「希望」被稱為向天主之德,即望德,與信德及愛德是構成教友生活的基本成份。可是,《新約》上提及希望的地方,幾乎只見於聖保祿的書信,其他部份絕少提及。對觀《福音》及《默示錄》,則絕無僅有,即使是有,也多半是《舊約》上的引語( 伯前 1:3, 21; 3:3, 5, 15; 若一 3:3; 宗 23:6, 24; 26:6-7; 瑪 12:21; 默 2:26)。

雖然每位信友已因著聖洗聖事而獲得罪惡的赦免,分享聖神的恩賜及被稱為天主的義子(見 羅 5:1-2, 9; 8:1-4, 15-16; 迦 4:7),但是這些恩惠的全部佔有,卻是將來的事( 格前 9:27; 10:12; 斐 2:12;  羅 8:18, 23 等),是以現在是以忍耐、信賴及恆心期待的時刻( 格前 15:19; 格後 1:10; 3:12; 斐1:20; 希 3:6;  羅 5:4-5; 15:4; 得前 1:3; 5:8),直到我們將來面對面的看見天主,及認識他的本性本體( 格前 13:12; 格後 5:1; 默 22:4)。如同前面已經提過,《舊約》上希望的對象,多是現世的事物,而在《新約》上卻是永生天國的產業。信友以他所懷有的聖神( 羅 5:5; 8:9),期望罪惡的解脫( 羅 8:2-3),天主義子的名份( 羅 8:14, 17; 迦 4:7),成義之道( 羅 5:9, 17),永生( 羅 5:18; 8:6; 迦 6:8; 鐸 1:2; 3:7),復活( 羅 8:11,見 8:21-22; 得前 1:3; 10),以及天上永遠的福樂( 羅 8:17-18; 格後 3:18)。「因為我們得救,是在於希望」( 羅 8:24),除此之外,信友也希望天主神國的來臨( 迦 5:21; 格前 6:9-10; 15:50)及救主耶穌的重現( 得前 1:3, 10; 格前 1:7; 斐 3:20; 希 9:20; 雅 5:7-8)。

信友們之所以能夠如此大膽熱切的希望,是因為天主自己是我們的希望( 羅 8:2-16, 23, 26; 12:3-4, 12; 迦 3:2-3; 4:6等),是我們寄望的對象( 弟前 4:10; 伯前 1:20),天主是忠實既許必踐的( 得前 5:25; 格前 1:9)。信友的希望不是憑藉自己的功勞,而是憑藉主耶穌基督( 格前 15:19; 希 6:19-20; 弟前 1:1),是以信友的希望是永不會落空的( 羅 4:5),相反地,它是信友喜樂的根源( 羅 12:12),是坦白行事的依據( 格後 3:12),是值得誇耀的事( 格後 11:17,見 羅 5:2; 希 3:6),它同其他兩種直向天主的德行--信德及愛德--是密切相連的( 格前 13:13; 得前 1:3, 5; 5:8; 哥 1:4-5),三者皆是信友生活上所不可或缺的(見 羅 15:13; 迦 5:5-6)。它是信友與教外人分別的標誌(見 伯前 3:15),因為外教人是沒有希望的人( 得前 4:3; 弗 2:12)。

見1113信德、2043愛德、0798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