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貝特辣 (磐石)[培特勒、色拉]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貝特辣 (磐石)[培特勒、色拉](Petra, Sela)

城名,或譯作「培特辣」。意即「磐石」。過去的學者們慣將《聖經》上的貝特辣(希伯來文名色拉)與納巴泰人的京都貝特辣混為一談,但是這種說法目前似乎已不能成立,蓋二者應是兩個不同的城市。
  1. 《聖經》上的貝特辣(色拉):民 1:36 記載:「厄東人的境界,是從阿刻辣賓山坡直到色拉以上地帶」,所說的這個山坡位於貝爾舍巴至阿辣巴的大路上,應在死海的西南三十公里處。色拉(即貝特辣,磐石)亦應位於這一地帶,同樣其他地方提及的波責辣(亞 1:12; 耶 49:13, 22)亦然,而不可能是位於死海之東南八十公里處的,納巴泰人的京城貝特辣。 依 16:1; 42:11; 以及 耶 49:7-22 都曾提到厄東人的色拉,但是並沒有指出它正確的地理位置。史家若瑟夫多次提到了納巴泰人的貝特辣,而祇有一次提到厄東的磐石(貝特辣),亦似乎並未將二者混為一談。

  2. 二、納巴泰人的京城貝特辣:如上所述,它是位於死海東南八十公里處的一座古城,曾是納巴泰人的首都。考古學者證明,遠在納巴泰人之前,此地已有人煙存在,但是並不發達,亦不重要。直至波斯帝國之後的希臘及羅馬帝國時代,它才達到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當時的納巴泰人在此深山叢巖之間,建立了他們的首都。歷代的國王更在此大興土木,在巨大的岩石上鑿出美麗壯觀的廟宇,以敬禮他們的主神杜沙辣或謂迦雅神,並有國王的宮殿、墓穴等,亦是由岩石刻鑿而成,其中有許多相當完美的,保存至今,供遊客憑弔。

    貝特辣的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它位於四周皆是高山的盆地圓形廣場上,稱為慕撒谷。通往此京都的惟一要道,是一條十分狹窄的長約二公里的狹道,稱為息格道(el-Sig)。狹道之兩邊都是巨大的巖石,高聳雲霄,成為天然的要塞。公元前一○六年卻落入羅馬人之手。在羅馬人的統治下,雖然亦曾輝煌一時,但漸漸被後起的帕耳米辣所替代,而失去了它的作用。

    見1552納巴泰。